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“北京奇迹”标注大气治理!

2023-04-21 13:48:42来源:北京日报

初春的北京,乍暖还寒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张履瑞大妈的平房屋里暖意融融。“现在用电取暖,方便、干净还便宜,这比过去可暖和多了!”说起曾经的取暖记忆,72岁的张大妈打开了话匣子:“‘煤改电’之前我们都是用煤球,每天早上起来生火,那真是家家户户冒烟,附近胡同里烟雾缭绕……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张大妈记忆里的烟雾缭绕,其实只是十年前北京空气污染的一个缩影。当时,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一度成为全北京市民最关注的“急难愁盼”,原本晦涩难懂的英文缩写词PM2.5也因此一夜爆红。

至此,一场聚焦PM2.5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京华大地全面打响,压减燃煤首当其冲:燃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全面提速、四大燃煤电厂陆续关停、京西煤矿全部退出……经过近十年的雷厉风行,全市压减燃煤超过两千万吨,PM2.5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63.1%,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“北京奇迹”。

“家里更暖和了”

张履瑞大妈家是全市较早受益“煤改电”的住户,回望近十年来平房区取暖条件的巨变,她记忆犹新:“当时听说要改造,街坊们还挺有顾虑,担心用煤用习惯了,用电温度上不来。很多人刚开始都拒绝改。”更重要的是,张大妈和街坊们心里都有一本经济账:“我们当时每年采暖季买煤需花两千多块钱,要是用电取暖,那电费可是花不起。”

“当时区里、街道、社区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政府的‘煤改电’优惠政策,尤其是电价,我们晚上取暖用波谷电,一度电3毛钱,政府补贴两毛,我们只用掏一毛钱,一个采暖季甚至花不到两千块钱。”张大妈回忆说。

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告诉记者:“这样的政府补贴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,为了还首都市民一片蓝天,也为了大家安全清洁取暖,十年来北京都是这么做的。”

经济账刚迎刃而解,施工难题又接踵而至。

涉及“煤改电”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核心区,人口密度大,街巷胡同狭窄,房屋老旧密集,改造情况复杂,现场施工条件差。而煤改电工程参与单位较多,包括外部电网增容、户线改造、蓄能式电采暖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。

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不少居民担心设置在家门口的变电箱影响日常通行,还可能有辐射等安全隐患。”西城区生态环境局煤改电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,得知大家的顾虑后,他们请专家多方勘测设计,最大限度地确保辐射数值在国家相关标准范围内,而且还要保证安装美观。经过多番宣传动员,逐渐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,工程才得以有序推进。

“当时时间紧,任务重,我们决定分批推进,每年完成1万—2万户,当年立项,当年供暖季前完工,这相当于把两三年的工期压缩到半年多内完成。”王超说起当年的工作还如数家珍。

煤改电工程完成后的第一个取暖季,张大妈放心了:“家里比以前更暖和了,越到晚上越暖和,以前特羡慕我住楼房的同学,改完之后我逢人便说,‘我们现在特别棒!’”

一家一户燃煤取暖,看似不太起眼,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却不可低估。2015年底,东西城核心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“无煤化”。仅西城区“十三五”期间,二氧化硫浓度五年平均值就降到了7微克/立方米,比“十二五”期间下降72%。

“刺鼻煤烟味儿没了”

2014年7月23日晚11点,北京高井热电厂3号机组正式与电网解列,这标志着全厂6台燃煤机组在运行55年之后全部关停。

单元长张存国看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厂房,十分不舍:“我在这儿工作几十年,没想到这么早就关了,一开始大伙儿估摸着怎么也能撑到2015年或2016年。”

与此同时,大唐国际高井燃气热电厂项目正式投产运营,替代关停的燃煤热电厂,清洁能源天然气逐渐取代燃煤,成为发电供热的主力能源。

高井燃煤热电厂的关停,拉开了北京五环内四大燃煤电厂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幕。国华燃煤电厂、石热燃煤电厂相继关停后,2017年3月18日上午,华能北京热电厂所有燃煤机组停机备用,至此,北京四大燃煤电厂全部关停。据估算,此举每年直接减少燃煤消耗920万吨,占全市压减燃煤目标的七成左右。

与此同时,清洁能源紧跟而上。2017年底,四大燃气热电厂全部建成投产,比原计划提前两年,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超大城市。

家住热电厂相邻小区的居民感受最为真切。居民李大爷说:“电厂进行环保改造后,刺鼻的煤烟味儿也没了。”

按照规划,北京未来将不再新建大型电厂,转而加快建设外受电通道,优化网架结构,提高安全供电水平。截至目前,北京全市外受电通道已有13条28回路,输送能力达3400万千瓦,比2012年增长54.5%。全市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,北京清洁能源占比已超九成,稳居全国第一。

“大山沟变绿了”

“舍不得,不想走……”吴锁柱在大台煤矿干了24年矿工,对这里充满了感情。1981年,21岁的他从技校毕业来到大台煤矿,此后大半生与这里结缘,工作、结婚、生子……如今退休后依然住在这里,山间随处一指,他就能说出哪间房子住过什么人,年轻的时候登过哪座山,到哪条河里游过泳。

2016年,京西门头沟、房山一带,一大批煤矿进入关闭退出期。大台煤矿,作为全北京最后一座,也是规模最大、建成最早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座煤矿,于2020年9月正式关停。

不过,在吴锁柱看来,这样做是对的。

“我师父和我说,上世纪50年代这里煤矿没开采的时候,山是透彻的绿,水是山泉水,春天山桃花一开,漂亮极了!”当时,吴锁柱凭想象勾勒出师父口中的大台地区。“我来的时候这儿已经开采了三十多年,当时刮的风全是黑风,我们下井作业坐罐车进去,出来的时候只有牙是白的,其余哪都是黑的。东西放在窗台上隔一天你再看,肯定落一层煤灰。”

“现在退休了,回头想想真觉得关停煤矿太正确了。这儿环境变得相当好,大山沟变绿了,每天安安静静,偶尔还有鸟鸣声,如果是晴天,天上飞过的飞机也能看清楚,真好啊!”吴锁柱感叹。

随着京西最后一座煤矿关闭,深山里轰鸣了半个多世纪的机械采掘声慢慢消逝,在此工作生活的近万人相继搬离,热闹的深山变得静寂,一个大国首都的千年采煤时代就此落幕,留下的是汩汩泉水和清澈蓝天。

按照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能源发展规划》,到2025年,北京还将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,基本实现全市供热“无煤化”。

相信那时的北京,天一定更蓝,星光一定更璀璨。

现场

三合•美邻坊:

开在锅炉房旁的“幸福之花”

在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附近,一处砖红色的便民综合商业体——三合·美邻坊格外醒目:一层有生鲜超市、运动馆;二层有裁缝铺、洗衣店、理发店;三层有社区书店和咖啡屋等。很难想象,这个令人惬意舒适的地方,过去曾是燃煤锅炉房,每到冬季,这里便浓烟滚滚。

北京在关停大型燃煤发电厂的同时,对城区里的燃煤小锅炉也启动了改造。原有的锅炉房完成“煤改气”后,不少锅炉房设备、堆煤场成了闲置空间,于是纷纷尝试转型。

“2020年初,我们参与大兴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,尝试盘活闲置废弃的锅炉房、堆煤场等资源,建成了使用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便民综合商业体,并于2021年8月底正式开业。”三合·美邻坊项目负责人贾凡介绍,这是全市首个利用闲置废弃锅炉房,通过政府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出的便民综合商业体,可以辐射周边20多个小区的近10万居民,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生活。

“改造以前,这处锅炉房给我的印象是又脏又乱。小区周边没有商场超市,我们只能骑着自行车去买菜。2021年三合·美邻坊建成开放,邻居们都觉得方便多了!我们称它是一朵开在燃煤锅炉房旁的‘幸福之花’!”附近居民张女士笑着说。

三合·美邻坊开创了本市闲置锅炉房变身商业综合体的先河,成为闲置资源转型升级的新样本。据悉,全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于2018年收官,6年间共淘汰燃煤锅炉8300台、4.09万蒸吨,全市燃煤锅炉基本“清零”。这些闲置待利用的燃煤锅炉房,将与城市更新相结合,陆续开启转型升级,迎来新的转机。

亲历者说

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:

上下拧成一股绳是取得“北京奇迹”的关键之举

北京曾是世界上燃煤消费最多的首都,燃煤消费一度占全市能源消费的75%。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,是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成因。

2014年,北京市首次PM2.5源解析结果显示,燃煤对本地PM2.5的贡献率仅次于机动车,高居第二位。

十年来,这场消减燃煤的攻坚战,打得卓有成效。全市燃煤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2270万吨,降到了2021年的131万吨,压减幅度超过94%,对PM2.5下降的贡献率达到54%。最新一次PM2.5源解析结果显示,本地污染源中,燃煤对北京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已由原来的22.4%骤降到3%。PM2.5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63.1%,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“北京奇迹”。

回望过去十年,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翔说,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是取得“北京奇迹”的关键之举,市政府统一指挥,把压煤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,比如发改委承担电厂,经信局负责工业,生态环境局负责供暖和城镇居民煤改电,农委负责农村煤改电,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,加上市民的积极配合,通过十年的坚持不懈,大气环境明显改善,北京蓝天数一年年多起来了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